几份与如皋第二次解放有关的老博亚体育官方app下载报
发布时间:2023-03-08 06:20:06

  博亚体育官方app下载1949年初,如皋第二次解放。今年是如皋第二次解放65周年。笔者不禁想起了手头珍藏多年的几份与如皋解放有关的老报。

  第六九三号《江海导报》,一张两页,华中一分区《江海导报》社发行,37年(1948年)10月9日发行。本期《江海导报》正面正中刊载了一则重要的地方新闻《石庄一仗蒋匪寒心》。石庄是如皋的重镇之一,石庄战斗为解放如城和如皋全境打下了基础。《如皋人民史》(1999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)第327页有这样的记载:“1948年11月3日如皋县团猛袭石庄镇,歼敌60人。”行文至此,笔者发现《石庄一仗蒋匪寒心》刊载的时间是1948年10月9日,而且文中提到“石庄战斗一周中”和“二十三日晚”,由此可以确定石庄一仗的时间是同年9月23日前后,但是《如皋人民史》记载的石庄战斗的时间是同年11月初,这是何故?为此笔者又查阅了《中国如皋地方史第一卷》(2013年中国文史出版社)和《如皋县斗争大事汇编(征求意见稿)》(1985年如皋县党史办公室编)。两书(第341页和第366页)均有记载:“9月23日,分区一团主攻石庄,下午4时攻克据点,全歼敌人710人,活捉21师435团副团长何可今和如皋县第十一区区长黄俊,缴获大量武器,吓得刘家渡、高屋头、贾家庄三据点的敌人心惊胆寒。”

  其次,《如皋县斗争大事汇编(征求意见稿)》中的相关记载是摘自1948年10月1日的《江海导报》。笔者的存报出版稍晚,不仅详细报道了刘家渡、高屋头、贾家庄敌人的胆怯表现,而且对石庄战斗的“震慑力(不只是上述三据点的敌人感到害怕)”作了进一步的补充。笔者简单整理如下:“石庄战斗前后一周中,如新、季黄、如黄、通如各线十几处据点的敌人吓得逃跑的逃跑,増筑工事的増筑工事。”具体说有磨头据点的匪属逃亡如城,洋匪吓得全天戒严,通夜不许士兵卸下,并进行紧急戒严;林梓的敌人收到石庄失守的消息胆寒不已,当夜(23日)又遭九分区地方武装的袭击,失去碉堡一座,更是吓得如惊弓之鸟,一边逃跑一边打枪;白蒲镇匪军听说石庄失守,第二天才敢回原防,面对我军发动的攻势,他们胆怯地说:“这下子怕是白蒲也不得了”。石庄一仗之后,如城及其附近各据点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,如城的解放也指日可待了。苏北军区司令员管文蔚和政委陈丕显来电嘉奖:“此战役(笔者注:石庄一战)攻下如新线终点,局部恢复了如皋之分割局面,博亚体育官方app下载扩大了阵地,意义重大。”

  1949年1月25日,扬州城解放。3天后,《新华日报》(华中版)的张伏年代表扬州军管会正式接管《苏北日报》,并于2月2日创办日报《电讯》。笔者所得同年2月6日的《电讯》,是第5期,4开两页,定价为华中币100元。

  此期最为醒目的新闻标题自然是全报的头版头条《如皋城解放》。《电讯》所有新闻均来源于新华社电讯稿。关于如皋解放的报道也不例外,源自“新华社华东四日电”。全文内容比较简洁:“人民解放军于一月二十五日收复江苏东部的如皋县城。守敌匪军二十一军一部向南通方面逃窜”。

  如皋是苏中重镇。抗战时期,日本人、伪军、和党都十分看中如皋,因此如皋先后经历了“两次解放”。“第一次解放”是1945年9月,新四军击败了城内的伪军。此次战斗打得异常激烈。据解放初期出版的《国语课本》(195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初版)第54页描述,“战士周文江冒着密集的炮火第一个爬上如城的城墙”,周也因此成为著名战斗英雄。我党的《新华日报》《解放日报》《苏中报》和《江潮报》也多次报道和介绍了如皋的第一次解放战斗(详见《如皋县文史资料选辑2》)。次年7月,又从新四军手中夺走了如皋。

  《电讯》报道的是“如皋第二次解放”,仔细的读者会发现报道中的用词十分准确,尤其是“收复”二字。此期《电讯》是如皋解放史的历史留痕,十分珍贵。一是消息的版面位置(头版头条)和字体大小(以大字突出“如皋城解放”),显示出如皋在苏中的重要性。笔者推测,我党的大报,像《解放日报》和《新华日报》也同样刊载了如皋第二次解放的消息,但估计不是头版头条。不过《电讯》报却格外重视如皋再次解放的消息。原因有二:首先是“地缘”,《电讯》是苏中解放区的报纸,如皋也位于苏中;其次是“人缘”,如皋在时期人口曾多达140多万,号称“全国第一大县”,其经济实力非一般县城相比。因此同期《电讯》虽然头条新闻也报道了安徽炳辉县解放的消息,但是其标题所用字号比“如皋城解放”明显小多了。

  二是消息中时间的“迷惑性”。如城历来是如皋县府所在地,因此如皋的解放应该以如城的解放为准。关于收复如城的具体时间,不少地方文献资料的记录却与《电讯》中的时间略有出入。《如皋县志》的记载颇为模糊:“1949年1月如皋城解放”。《电讯》是“1月25日”,而《如城镇志》是“1月27日如皋解放”。其实《电讯》和《如城镇志》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。据《如皋人民史》(1999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)第329页的详细记载,在第二次解放如皋的战斗打响后,1月25日如皋磨头的守军知道大势已去,开始逃亡南通。因此,我军收复如皋城已是指日可待,因此《电讯》的报道并无太大不妥。1月27日如皋县府的政府官员连夜逃跑,次日我军进入如城。相比之下,“1月27日”之说更为准确。新华社为什么要“抢先”报道“如皋解放”的消息?选择在第一时间(即25日)让解放区民众(尤其是苏中民众)知道“收复如皋”的消息?也许主要目的是鼓励我军一鼓作气,解放全苏中!《电讯》的“第一时间”收复如皋是解放苏中战略的需求,也体现出我军的智慧!

  笔者还藏有以下几份老报,均提及了如皋全境解放的消息。第一份是1949年2月6日印行的《江海报》。《江海报》属于九分区党报,本期的内容虽然以庆祝“通如海启(此处如指如东)”全境解放为主,但于第二版刊载了新闻《一分区也全部解放了》:“十八日为止,一分区也全部解放了”。如皋时属一分区,这则新闻虽然没有如皋二字出现,但是当地解放区读者一看便知,如皋此时也已经全部解放了。第二份和第三份报纸分别是第二一一号《雪枫报》(豫皖苏区《雪枫报》社于1949年2月9日发行)和第一三零六号《新华日报》(太行版,同年同月11日发行)。两份报纸在头版处用大篇幅报道了长江北岸南通解放的消息,并同时刊登了“新华社华东七日电”,其中重要的一句话是:“自十八日至二十五日,(我军)又先后解放了高邮、泰州、泰兴、如皋、扬州等名城及海安、溱潼、孤山等重镇”。新华社的电文将“如皋与扬州、泰州”两座历史名城相提并论,彰显出了如皋在苏中的重要地位。

  此外笔者手头还有《内蒙古日报》(1948年12月17日发行)等报也报道了与如皋第二次解放有关的消息。从华中一分区的《江海导报》到扬州城的《电讯》报,从华中九分区的《江海报》到晋冀鲁豫边区的《新华日报》,从豫皖苏区的《雪枫报》到乌兰浩特市的《内蒙古日报》,如皋第二次解放的消息传遍了中国各大解放区! □援朝